识字量是孩子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怎样评价学生识字是否达标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解决呢?我有几点小做法。
一、从兴趣出发,动脑动手
想一想自己的语文课,不论从自己的以往经验的积累,还是来自通用的教学参考,一说到识字的评价标准,要不就会和识字方法相纠缠,要不就会和教师课堂的整体评价标准相混淆。其实他们本来就不可能分得一清二楚,但依然有区别。
从课堂教学来讲,怎样让学生的课堂识字丰富有趣,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学生的识字才会落到实处。可是纵观自己的课堂,尽管下了功夫,想了办法,但收效甚微。后来,从拼音教学中总结出一点经验,我们班的学生比较爱动手做东西,好动。学拼音的时候,做拼音卡时,孩子们就很感兴趣,而且完成的也不错。同时通过自己动手,对所完成的内容记忆深刻。于是,我们班从一年级起,每课要认的生字都让学生做字卡。从最开始的只写一个生字和读音,到现在的正面是生字和读音,反面是识字方法、字义的解释和组词。卡片也在孩子们手中升级,他们做卡片的能力也在加强。最开始孩子们都需要家长帮助,大部分的内容都要家长来完成,到现在孩子们自己就能很快地做出卡片来。同时最开始家长会帮助孩子用电脑制作出印刷品质的的卡片,到现在,孩子们自己就能用彩色卡纸裁剪出自己需要的任意大小的卡片,而且,也能自己写很多字了,所以大部分的工作孩子自己都能完成。学生从中获得的收益不仅仅是识字这么简单,而是收效颇丰。
这种评价包括:
动手能力的强弱:自己做还是家长做的
识字量:如果是自己做的,那么基本都能把要认得字读出来。
识字的准确性:拿出字卡小组学习时是否能做老师。能做老师的学生一定是自己已经会认的。
当然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首先,是识字能力弱的孩子,他们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由于底子薄,因此,制作的过程会拉的比较长,家长会过度帮忙,从而使孩子的学习过程没有进行到底,因此,识字效果肯定就差。其次,这一部分学生在分析识字方法时,由于自身能力差,因此识字方法大多单一,趣味性不足,也会造成识字效果不好。
而说实话,我现在带的班,整体学习水品不高,会动脑筋、爱动脑筋的学生不多。为了解决学生课堂识字评价这个问题,我还进行了另一种尝试。
二、小组学习 能者为先
孩子们的课堂识字需要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应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起到全班共同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班的字卡每次除了上课大家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要用,更多的是在学生上课的时候的小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学能很自觉地进入小组学习模式。
人数:4人小组。
方式:每组有组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带领全组同学先读要认的字三遍,再说自己认识这个字的方法,同族内有不同识字方法的再进行交流,然后组词,说字义,最后组词。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互相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这种氛围孩子很喜欢,而且因为人数少学习过程进行的很快。特别是能力差的学生没有负担,因为大家互相都能说出一两点,就算说不出来,人少知道自己不会的人不多,心理上就很放松,学习效果就出来了。小组学习完成后全班反馈,就要求抓有特点的字进行,相对的考核和评价就很及时,会与不会在小组内家就有一次评价和学习的机会,全班整体交流学社又进行了第二次学习,对大多数孩子来讲,基本都能把要学的字记住。
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能力差的孩子参与的机会少,同时由于自己的能力所限在听别人说的时候能记住的内容也很有限,这样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能保证。
三、语音作业 补学习之不足
在低段儿没有书面家庭作业的情况下,怎样评价学生的识字效果?我采用了语音作业的形式。每天选取适当的课文、生词等,学生以语音的形式发到班级群,在预习和复习时都可以用。预习以读课文为主,通过听学生的语音,了解学生识字情况,为第二天上课个更准确的知道了学生到底哪些字是生字,便于在课堂上复习的时候以读生词为主,这时候可以检查学生的熟练程度,从熟练程度可以知道学生到底记住要认的字没有。另外,再读课文的时候,有的学生喜欢配音,这样读起来也不枯燥,效果还好。
这样做的好处:
1、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负担,目标完成起来比较容易。
2、学习氛围好,组内分工明确,学习有激情
3、有竞争意思,刺激孩子多认字
不足之处:
能力强的孩子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力弱的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还是少。
总之,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识字兴趣有提高,识字能力也有提高。但还不能起到全面收获的效果。还需要继续寻找更多、更有效的识字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