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长信箱
  • 图书查询
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阮菁华听课小结

作者:fufeng    发表日期:2008-10-1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调整:[ + 放大 - 减小 ]
 

                       听课个人小结

一堂好课往往让人回味无穷,收获颇丰。但实际上一堂真正的好课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么当我们面对一堂堂普普通通,有闪光点,也不乏诸多毛病的研讨课时,就不能不考虑如何去看待一节课的得与失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听课能力,使得每次听课都有收获(不足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有时甚于一堂完美的好课),有值得回味的地方,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我想就本次展示课中的《荷塘旧事》一课,谈谈我个人在此方面的认识。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教材选编的一篇新课文。作者用隽永的笔触,娓娓道来,借助美妙的荷塘讲述了自己童年一段有意思的经历。这篇文章中有几处非常精彩的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如荷塘如诗如画的描写,小伙伴水中嬉戏的热闹场面,伙伴救助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地闯祸者等等,都可称得上是教材中浓彩重抹,可大讲特讲地“重难点”。可是很显然本文篇幅长,出彩点又这样多,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怕什么也抓不住吧?应该说本次展示课的老师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出了毛病。

这就让我们想到听课中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教授者对文章重难点的处理是否独辟其境”。记得第一次听支玉恒老师讲《太阳》,对于文章重难点的突破,它采用了提纲式的梳理,于以往我们分节分层解析的方法大不相同,先不说他的方法是否就更加科学有效,最起码这种新的思考确实很是让人耳目一新。仔细想来老师的教学中似乎有许多遗漏, 不似我们按部就班教学那样严谨,但他重点明晰,层次一目了然,在训练学生说明文的方法上还是扎实有效的。其实一堂课我们应该做合理的取舍,就像写一篇作文,没有材料的取舍,作文的重难点如何体现?详略又怎样安排呢?《荷塘旧事》一课更是如此,文章围绕题目“荷塘”“旧事”两条线索,体现了文本“自然与人性的和谐统一”的主题。那么如何将两条线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谁又应该成为教学的重难点呢?这个问题如果考虑清楚了,依据文章的层次,抓住“赏荷塘”“表人性”的思路,就可以将文章相对从容的讲出一些特色了。本课教学老师采用了老的教学模式,通篇串讲,应该说串讲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应该提倡的,特别是在低段教学时,然而高年级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老师必须抓重点,抓中心,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这确实是我们许多老师教学中的通病。

这堂课对我们听课者来说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对于朗读处理的手段,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荷塘旧事》前一部分,荷塘一段分为“夜景”与“白天”两层。出示图画,让学生在比较中自读两个部分,然后对比着汇报朗读,同时讲画面相对应的再次出现,我想学生此时的体验一定胜于任何形式的指导,记得教学有一原则,学生会的老师就不必再讲,学生困惑处才是老师该开口的时候。我想“读”,也不外乎如此吧。另外在孩子们玩水嬉戏一节处理上,老师为了突出其热闹的场面,让学生敲击文具体验效果,我认为不妥。这种“整合”弄不好还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分成两个部分,起初各部分各读自己的部分,等到混战一节时,让学生分成两个、三个、四个声部朗读,顿时纷繁热闹的场面现于眼前。语文是语言的艺术,对于学生训练指导,语文要有语文的特点才行。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把握这一标准,加强自己此方面的能力,使得展示时不致慌手慌脚、无所适从。

总之,一堂好课是我们渴望的,不论是对于听课评价他人,还是讲课后对自己进行自评,我们都要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严格评价的标准,逐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教研水平。

 

 

 

                                

 评课人:阮菁华

20089

 

 

 

 

 

 

 

      

快速导航
校内公告
关键字搜索:
资源中心
  • 科学——8.形状改变了-... ​7.0MB
    上传时间:2020-06-01 15:38:40

  • 如今家乡山连山教学课... 1.1MB
    上传时间:2020-06-01 09:51:12

  • 教学课件——美丽的黄... 1.1MB
    上传时间:2020-06-01 09:46:04

  • sumartaPDF 5.6MB
    上传时间:2020-05-26 09:41:28

  • 校歌 5MB
    上传时间:2017-11-21 17:10:56

  • MP3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