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西北大学附小数学组 郭宏运
摘要:文章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有效教学氛围,精心创设情景,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找准有效教学的生长点,设计有效的练习,及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渗透数学思想。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情景的创设。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精心创设情景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该如何创设情境,使情境更好的为课堂服务,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淘气的猴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时,创设以下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认识他吗?(课件出示动画片中孙悟空的形象)。它今天要给花果山的小猴子分桃子,但是小猴子们非常淘气,所以孙悟空今天需要大家的帮助。
(2)师:教师出示新课内容:共有408个桃子平均分给6只小猴子,该怎样分?
在本环节中,我创设了孩子们熟悉的孙悟空形象,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出现在课堂中,并且感到非常熟悉。这样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把孩子们带入数学学习的情境中,并且在整节课中都将孙悟空分桃子这个故事情节在全课中不断延伸,在结课时给学生们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学生很投入的唱起了歌,快乐的完成一节数学课。有效地调动学生乐学情绪,提高学生接纳新知识的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有效的教学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长”新知,更要选准新知的生长点。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时,学生对负数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我为学生做了较多的铺垫,担心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个别能力较强的同学没有经过我的铺垫,直接就能得出结论,这是我比较意外的一点,但是后来我发现不止个别学生对负数有所了解,而是一部分学生对负数都有一定的认知经验。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有一部分就显的累赘,反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授课,这也许就是一节低效的课。在第二个班里上课前我对教学设计加以修改,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重新定位,引导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当我问学生:你们在哪里见到过负数时?学生争着告诉我“电视天气预报上、网上……”并且学生能够说出这些负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班里发言很积极,学生都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一节课学生对正数、负数在生活中所表示的意义自然生成,学习的效果较好。
三、设计练习的目标明确,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设计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起着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我经常和同事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学生做的练习反复出错?
第一:学生对练习重视不够,态度不端正。第二:长期单调机械的训练缺少趣味性。第三:练习的层次不够清楚,成绩优异者尝不到创造的快乐,成绩落后的同学体会得最深的却是挫败感。于是练习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在后来的练习中我更注重题目的趣味性及层次性。
如学习了《点阵中的规律》这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一副点阵图,从中你发现了什么?2、将设计好的图案拿给父母欣赏,说说它像什么?这个案例学生非常喜欢,这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又如在学习《分数的大小》这一课后对于通分这一知识的巩固,我设计了这样3组题目:1、分母两两互质。2、两分母是倍数关系。3、需要利用短除法来求它们的公分母。在做练习习题前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征。当学生汇报时我追问学生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开始学生在沉思,接着就有学生说:“老师我明白了……”这样的练习设计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
数学公式、概念及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因此,作为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数学思维融入到备课中。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在学习这一课前学生已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学习过,如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教材给出多种方案,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则是让学生用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发现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并且得出三角形的底与高和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总之,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提高课堂教 检查中发现17号车行横通道照明不亮;守卫大队宿舍部分门锁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安委会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部门负责人和各部门专职安全员,切实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积极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