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研究
西北大学附小 张元军
综合实践课的设立主旨:数学综合实践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动活泼主动地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一堂有效的综合实践课应该是怎样的呢?经过实践研究,认为应从学生教师两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得活动,好的综合课不单单只在一堂课上,这节课的课前与课后的延伸等共同组合起了一个大的结构,学生在这三个大环节依次扮演着课前研究者—课上交流者—课后实施者的角色。
1、课前研究
学生要根据教材目标,提出问题即研究课题,通过网络、调查、询问等方式自主研究课题,通过分配研究小组与组内成员合作交流,学习要真正进入生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大量搜集素材对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数字的用处》我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课前几天给学生设置问题任务,分配了研究小组,同学们搜集了身份证号邮编等许多知识,不仅对本课内容学习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最主要是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受益终生的。
2、课堂交流
综合实践课的课堂就是一个展示升华的舞台。要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需要深入探讨各内容,师生、生生、小组、全班个环节交流、互相学习。将一个成果变成多个,一种思维变成多种思维。课堂交流的形成要充分挖掘小组学习的作用。以学习组为单位,能够充分抓住学生投入研究中,真正做到有效参与。一节综合实践课上我让集体交流,结果较为沉闷,发现许多问题:1、交流的总是个别2、个别的置身事外。出现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就是团体过大,成立小组学习每个人都将有机会深入参与,同时达到互相带动的效果。教学《数字的用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互相将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交流,明确数字的几种用途,掌握数字编码的特点和优点,并会尝试根据相应规则进行简单编码.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这一切归功于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真正做到了互相研究.
3、课后延伸
参与—探讨—总结.至此只算一个阶段,课后的反思应用,将整个主题研究达到升华,或写一篇研究报告、或写写数学日记、或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都将对整个研究过程做以完满的补充渗透。
总之,学生要真正做一个主动的参与者,真正体验到整个数学研究的乐趣。
二、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综合实践课更能充分体现教师组织者的地位。指方向、设问题、派任务、指导方法等教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任务。在活动过程中我逐步摸索出一般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创设情境、提供背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汇报交流,启发深究—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作为教师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1、问题创设和素材的选择
在课前学生自主研究阶段,要引导学生自主的搜集素材,不要让学生曼舞天际的展开,问题的设立要细、实、切不能过大过泛。教学《数字的用处》课前给了学生几道问题3、用数字传递信息的好处?4、生活中应用数字的优势。学生对问题4无从下手,课上我做了引导终于感受到,但此处感觉生硬。究其原因就是自己设立问题过大导致空洞。对于研究素材的选择更要从学生生活中易接受的或感兴趣的入手,这样的研究学生才能乐于投入。
2、引导学生参与,关注学生参与
教师要注重学生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交流促使学生对知识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教学《圆柱圆锥实践活动》时,让学生准备长方形纸亲自动手剪一剪,卷一卷,算一算,利用小组合作研究相关数据发现规律总结结论。教学《起跑线》时让学生主动向体育老师询问,有条件的让学生帮忙划一划起跑线。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实验中观察思考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价值。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课要充分挖掘实践意义,培养学生实践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