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长信箱
  • 图书查询
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学科【摘引】

作者:刘鲁宾    发表日期:2013-12-2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调整:[ + 放大 - 减小 ]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学科

课程标准专业素养一级培训讲座

 

    一、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标准的内涵

“课程标准”在我国并非一个新的词汇。在清朝末年兴办新型学堂的改革潮流中,清政府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章程,有关课程标准的规定就成为这些章程的重要内容,如《功课教法》或《学科程度及编制》章,列有课程门类表和课程分年表,可以说是“课程标准”的雏形。19121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课程标准”作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从此,课程标准作为规范学校教育的基本文件在我国沿用了40年。那么,到底什么是课程标准呢?有必要对课程标准的涵义作一番解释,这样对于教师理解《纲要》中有关课程标准的规定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会有帮助。

1、明确学科课程标准的内涵                      

要理解分学科的课程标准内涵,我们首先从大处着眼,明确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是:第一,课程标准规定了一定学习阶段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说,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应发生的一些变化;第二,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及其安排,就是说,通过对课时数的规定而合理安排学生的一系列学习经验。这种理解在国内比较典型,也普遍受到学者的认可。在这个定义中,还提到了“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说法,五十年代我国以二者取代课程标准,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1952年后,我国在教育领域全面移植苏联教育模式,根据苏联的做法启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概念,以其取代“课程标准”。此后50年来,我国教育界一直使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作为指导学校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至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哪一个词好,国际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主要视各个国家的教育传统与理论背景而定。为什么在新课程中倡导使用“课程标准”呢?我国课程论学者认为,考虑到理论背景的转型、教育政策的变化、改革的推广与传播,以及教师的理解与接受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必要采用“课程标准”一词,来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新课程重新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的提法,恢复课程标准的概念,应该说对于统一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话语体系的差别、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要深入理解课标的内涵,认识课程标准的如下几点是重要的。第一,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深层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替、教育视角的切换。“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第二,“课程标准”是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习阶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第三,“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不可及的。第四,“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也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的积极设计者即大家经常谈到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nbs

快速导航
校内公告
关键字搜索:
资源中心
  • 科学——8.形状改变了-... ​7.0MB
    上传时间:2020-06-01 15:38:40

  • 如今家乡山连山教学课... 1.1MB
    上传时间:2020-06-01 09:51:12

  • 教学课件——美丽的黄... 1.1MB
    上传时间:2020-06-01 09:46:04

  • sumartaPDF 5.6MB
    上传时间:2020-05-26 09:41:28

  • 校歌 5MB
    上传时间:2017-11-21 17:10:56

  • MP3
    Baidu
    map
    Baidu
    map